“典”亮基层治理 共绘法治同心圆
近日,一场民法典专题培训会在旗人大代表活动中心圆满落幕。旗、镇两级30余位人大代表齐聚一堂,与达茂联合旗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王春霞共赴一场“法理与民情交融”的春日之约。这场培训既是法律知识的深耕,亦是履职能力的淬炼,更成为检群连心的温情纽带。当民法典的条文化作履职的指南,当检察职能的阐释铺就信任的桥梁,法治的种子已在基层治理的土壤中悄然萌芽。
一、以案释典:让条文从纸面走进心间
王春霞副检察长以“民法典是人民权利的百科全书”为引,通过“法条+案例+数据”的三维解构,将抽象法条转化为可触可感的生活叙事。她紧扣代表履职关切,从“离婚冷静期”到“财产遗嘱继承”,用十余个鲜活案例串联起民法典的民生脉络。当“隐瞒身体情况与他人结婚”遇上民法典1053条,当“留守老人签下糊涂协议”碰撞总则编的公平原则,代表们频频颔首,时而提笔疾书,法治的星光在笔尖流转间悄然点亮。此时,这部“社会生活的宪法”正以具象化的姿态,融入田间地头的家长里短。
二、问需于民:让共识从民声走进民心
随着培训进入互动环节,会场气氛愈发热烈。王春霞副检察长立足民法典要义,结合基层工作实际,将复杂的法律概念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解决方案:从“绿色原则”指导下的生态保护到“公序良俗”框架中的矛盾调处,每个解答都紧扣实践痛点,既打开法律认知的新视角,又提供依法履职的方法论。这种“带着问题来、揣着答案走”的互动模式,不仅消解了法律认知的“盲区”,更在法理与人情的天平上找到了基层治理的平衡点,实现了从“单向输送”到“双向赋能”的质变。这不仅是法律知识的传递,更是基层治理智慧的共生共长。
三、检护民安:让服务从“云端”走向万家
培训尾声,一场特别的“检察职能推介会”徐徐展开。王春霞副检察长以“四大检察”中的民事检察为切入点,细数检察机关支持起诉、执行监督等职能,从公益诉讼守护绿水青山,到支持起诉维护弱势群体;从检察建议推动社会治理,到公开听证化解矛盾纠纷。当田间地头的难题遇上法律困惑,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与人大代表的民意桥梁作用就会有机衔接。最后,她郑重递出“法治名片”:“12309检察服务中心的大门永远向代表和群众敞开,代表们今后无论是履职中遇到法律难题,还是发现监督线索,都能通过这条 ‘专属通道’获得专业支持。”。这份诚意,让法治保障从会场延伸到田野巷陌。
“当法典精神融入代表履职的血脉,法治灯塔就会照亮草原每个角落。”。这场春风中的法治之约,不仅是民法典深入基层的生动实践,更是“人大监督+检察履职”协同治理新模式的微观写照。未来,达茂联合旗人民检察院将持续架设法治连心桥,让民法典的温暖光芒照亮每一个需要法治呵护的角落,让公平正义的阳光穿透基层治理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当人大代表带着民法典思维走村入户,当检察监督的触角通过代表联络机制延伸至基层末梢,法治中国的宏大叙事便有了最生动的注脚——民之所望,法之所向。此刻,法治的秋实已缀满代表们的行囊,而检民同行的长路,正向着基层治理的春天延伸。